北京翻译公司
专业翻译公司_北京翻译公司
中文版中文 英文版英文 俄文版俄文 法文版法文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意大利文版意文 韩文版韩文 日文版日文 德文版德文 设为首页设为首页

龙口翻译公司

发布时间:2013-05-25

相关词:龙口

龙口翻译案例---语通全球翻译公司

{| border="1" cellpadding="2" cellspacing="0" align="right" width="200px" |+ 山东省龙口市 |----- | 面积 || 893平方千米 |----- | 人口 || 62万人
|----- | 行政级别 || 县级市 |----- | 邮政编码 || 265700 |----- | 电话区号 || 0535 |} 龙口市旧称“黄县”,为中国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烟台市|烟台地级市代管。龙口为山东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行政区|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中国百强县#县域经济论坛评价|2010年列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一位。该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 ==行政区划== 辖5个街道、8个镇、3个区: 东莱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东江街道、龙港街道 诸由观镇、兰高镇、石良镇、七甲镇、下丁家镇、芦头镇、北马镇、黄山馆镇 开发区、高新区、度假区 共634个行政村(居委会) ==历史== 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1986年,撤消黄县,设立龙口市。因港口龙口港而得名。 ==地理和气候== 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为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境内年平均气温11.7℃。 ==交通== *公路:206国道、荣乌高速公路(G18) *港口:龙口港 ==经济== 煤炭资源丰富。农业以果品为主,山东梨、苹果、草莓、葡萄、大樱桃、桃、杏、李等。水产盛产对虾、梭子蟹、海参、鲍鱼、扇贝等。 ==特产== *龙口粉丝 ==旅游景点== *屺母岛 *南山风景区 *徐公祠 *丁氏故宅 *东海旅游度假区 ==外部链接== *http://www.longkou.gov.cn/ 龙口市政府网站 {{Shandong-stub}} {{龙口市行政区划}} {{山东行政区划}} Category:龙口市| Category:烟台区县市|市 Category:山东县级市|烟台 de:Longkou en:Longkou fi:Longkou fr:Longkou ja:竜口市 ko:??? ? no:Longkou ru:Лункоу vi:Long Kh?u war:Longkou


BaiDu


城市名片  全国百强县(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市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全国文化先进市
  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
  全国绿色小康市
  全国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
  国家级铝及铝合金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龙口概况  邮编:265700
  代码:370681区号:0535
  拼音:Lóng Kǒu Shì
  英译:Longkou City
  龙口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胶东半岛西北部,西北临渤海。东经120°13′~120°44′,北纬37°27′~37°47′。
  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天津、大连相望。全市东西最大横距46.0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7.43千米,总面积893.84平方千米。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68.83万人。龙口(19张)
  2011年1月,山东省龙口市辖5个街道、8个镇:东莱街道、龙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东江街道、黄山馆镇、北马镇、芦头镇、下丁家镇、七甲镇、石良镇、兰高镇、诸由观镇。
  龙口市政府驻新嘉街道。行政区划  市政府于2010年2月发布公文,对全市地名进行规范。规范之后,全市五个中心区域分别以“东城区、新区、西城区、南山、东海”命名。
  市内长途汽车站分别由“黄城汽车站”、“龙口汽车站”变更为“龙口市汽车东站”、“龙口市汽车西站”,市内公共汽车分别以五区和镇区街标准名称标示,并相应调整营运标识。
  龙口市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命名和更改地名。各镇(区、街)政府(管委、办事处)、各部门要按照《龙口市地名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在新建居民区、城镇街道以及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时,要在施工前按审批程序确定名称,未经审批的名称不得私自使用。城镇居民区,街道名称,属城区的,由市规划建设部门提出意见;属镇区街的,由镇(区、街)政府(管委、办事处)提出意见,在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建议的基础上,报经市民政部门审核后,由市政府统一公布,确保做到工程立项时有名、工程竣工后有牌,并将地名标准化和地名标志设置的规范化作为道路、住宅区等工程项目验收内容之一。
  截至2011年1月,全市辖5个街道、8个镇:东莱街道、龙港街道、新嘉街道、徐福街道、东江街道、黄山馆镇、北马镇、芦头镇、下丁家镇、七甲镇、石良镇、兰高镇、诸由观镇。
  行政区划代码及镇街划分代码
  370681 龙口市5个街道:  370681001 东莱街道
  370681002 龙港街道
  370681003 新嘉街道
  370681004 徐福街道
  370681004201 111 乡城东村
  370681004202 112 郑家庄村
  370681004203 220 埠子后村
  370681004204 112 乡城西村
  370681004205 220 南王村
  370681004206 220 北乡城村
  370681004207 220 东王村
  370681004208 220 大王村
  370681004209 220 秦家村
  370681004210 220 小邹家村
  370681004211 220 唐家村
  370681004212 220 孙家村
  370681004213 220 北高村
  370681004214 123 北田村
  370681004215 123 北李村
  370681004216 123 港栾村
  370681004217 220 桑岛村
  370681004218 123 曲谭村
  370681004219 220 西南泊村
  370681004220 123 草泊村
  370681004221 123 四农村
  370681004222 220 冯高前村
  370681004223 220 冯高后村
  370681004224 220 赵家村
  370681004225 220 盛家村
  370681004226 220 儒林庄村
  370681004227 220 官庄曲家村
  370681004228 220 洼东霍家村
  370681004229 220 洼东村
  370681004230 220 洼南村
  370681004231 220 洼西村
  370681004232 123 后田村
  370681004233 123 柳海村
  370681005 东江街道
  370681005201 111 东江村
  370681005202 122 崖头村
  370681005203 122 邢家泊村
  370681005204 122 九北村
  370681005205 122 九南村
  370681005206 122 矫家村
  370681005207 122 贾家村
  370681005208 112 大冯家村
  370681005209 112 王村邢家村
  370681005210 112 王村阎家村
  370681005211 112 王村张家村
  370681005213 112 中智家村
  370681005214 112 北智家村
  370681005215 112 西江村
  370681005216 112 蔺家村
  370681005217 112 黄格庄村
  370681005218 112 祁家村
  370681005219 112 横埠村
  370681005220 112 徐家村
  370681005221 112 碓徐家村
  370681005222 111 潘王村
  370681005223 112 小李家村
  370681005224 112 大田周家村
  370681005225 220 大脉张家村
  370681005226 220 刘家疃村
  370681005227 220 南二里处村
  370681005228 220 董家洼村
  370681005229 220 邵家村
  370681005230 220 毡王村
  370681005231 220 程家疃村
  370681005232 220 周家庵村
  370681005233 220 北路村
  370681005234 220 南路村
  370681005235 220 磨山赵家村
  370681005236 220 小屯村
  370681005237 220 崔家村
  370681005238 123 南山村
  370681005239 220 磨山迟家村
  370681005240 112 大宋家村
  370681005241 111 焦家村
  370681005242 111 南智家村
  370681005243 111 观刘家村8个镇:  370681102 黄山馆镇
  370681103 北马镇
  370681104 芦头镇
  370681106 下丁家镇
  370681107 七甲镇
  370681108 石良镇
  370681109 兰高镇
  370681110 诸由观镇历史沿革  在龙口市政府驻地黄城镇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9米的山峰,名曰莱山。如今,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已经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多少人关注它的存在了,而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座长满莱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红红火火的诸侯国——莱子国。据《史记》、《尚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次东巡,周游天下,建了八座庙,祭祀八主,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古莱子国地盘内就有三座庙,分别是今荣成市成山头上的日主庙,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上的阳主庙,还有一座月主庙就设在今龙口境内的莱山上。秦始皇对古莱子国的青睐可见一斑。 关于莱子国的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很少,它的疆域和它的都城所在,都成了历史学家探讨的课题。着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曾撰文认为莱子国的故都就在莱山北麓的山脚下。 两位史学泰斗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充分根据的。莱山的山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盆地,四周丘陵环抱,沿盆地外围的山脊、残存的旧城墙断断续续,隐约画出了一座古城的轮廓,这便是郭沫若和范文澜认为的莱子国故都——归城遗址。除了沿山脊构筑的外城,还有一座构筑坚固的内城,现残存的城西南角一处长60米、宽10多米,高6米的土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仍让人们依稀可见古都城的雄伟。这里曾出土过数十件珍贵文物,有力地证明莱子国昔日的辉煌。
  龙口市历史悠久,商末建莱国,秦设齐郡,始置黄县,是中国最早的县治单位之一。龙口市既是秦代着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队东渡
  日本的启航地。据康熙版《黄县志》记载,“龙口墩,明洪武二十一年魏国公徐辉祖建。”龙口作为地名,始于此。最初的龙口仅为一渔村。“北船常来售粮,南船多贩纸、糖”就是对龙口的真实写照。南船的前部如鸟状,因忌讳鸟入笼(龙与笼谐音),清光绪十二年(1886),龙口易名为“金沙滩”。此时,它已经跃升为山东沿海重要商埠之一。五千年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古迹和人类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后涌出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擅辩着称,讽柬齐威王建立霸业的淳于髡;秦代率领数千童男童女和五谷百工扬帆东渡,开创中、日、韩友好先河的着名方士徐福;三国时代英勇善战的东吴名将太史慈;明朝开国元勋越国公胡大海为官清正的尚书王时中,内阁首辅范复粹,着名国画家姜隐;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礼部尚书贾桢;参加国史编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训;民国初期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学家丁佛言等一批历史名人,可谓人杰地灵。
  1912年,民国肇始,金沙滩亦复名为龙口。
  民国三年(1914),龙口开埠。龙口商埠局局长蔡国器勘定龙口界址:北起沙岗,南至龙口旧村栅栏门外,东至北皂庄大道,西至北大圈西岬。1929年,张宗昌督鲁,于龙口设立山东省长公署行辕,改龙口公安局为龙口警察厅。
  1930年,为黄县第八区所辖,驻地龙口,东至簸箕栾家,西至胡家庄,北抵柳海,南至沙埠家。
  1938年,龙口特别行政区建立,隶属北海专署,辖区为龙口街以及邹、刘、曲、逄、廒上等村。
  1943年8月,龙口特别行政区由道辖改为省辖。
  1939年,日伪政府划出原八区一部分成立龙口特区,直属于省。
  1940年,日伪设龙口专员公署。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9日,龙口光复。
  9月19日,龙口特区成立。
  1946年,龙口特区撤销,改设龙口市,与黄县平级。直属北海专署,辖市北、市中、市南、龙南、龙东、兴隆、午塔七区。
  1950年,龙口市撤销,改设龙口区,隶属黄县,辖三街(维新、和平、顺盛)一乡(环龙)四村(邹刘、曲家、逄家、央格庄)。城市景点照片2(12张)
  1956年10月,龙口区降级改为龙口镇。1958年,设东风人民公社,辖原龙口镇、龙化乡等20处高级农业合作社及7处渔业合作社,实行政社合一。1959年,设龙口人民公社。1984年3月,龙口人民公社改为龙口镇。
  1986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县,合并黄县和龙口成立县级龙口市。政府驻扎于龙口。
  1993年11月19日,龙口镇撤销,以原龙口镇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口市西城街道办事处,原龙口市人民政府驻地为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以黄县行政区域设立东莱街道办事处。
  2000年,龙口市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变更,西城街道办事处更名为龙港街道办事处,龙港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同时,原中村镇建置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龙港街道办事处。耐人寻味的是,自1938年至1950年,龙口在行政隶属上脱离黄县达12年之久。更耐人寻味的是,1886年,龙口易名为金沙滩。而一百年后的198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黄县,将龙口和黄县合并为设立龙口市。而这个现代龙口市比民国时期的龙口市设立整整晚了40年。
  改革开放以来,龙口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增强,1991年即跻身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东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一。
  1946年由黄县将龙口镇析出升级为龙口市(县级),属北海专区,与黄县平级。
  1950年5月撤销,其辖区并入黄县。
  1986年撤销黄县,合并龙口和黄县,设立县级龙口市,政府驻扎在龙口镇
  1989年4月7日,撤销海岱乡,设立海岱镇;撤销黄山馆乡,设立黄山馆镇;撤销下丁家乡,设立下丁家镇;撤销大陈家乡,设立大陈家镇。
  1993年9月28日,撤销文基乡,设立文基镇;撤销田家乡,设立田家镇;撤销七甲乡,设立七甲镇;撤销丰仪乡,设立丰仪镇。
  1993年11月19日,撤销龙口镇,以原龙口镇的行政区域设立西城街道办事处,原龙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为西城街道办事处驻地。
  1995年3月8日,将下丁家镇的达沟、西马两个村划归东江镇管辖。
  1997年6月10日,将芦头镇南张家村划归东江镇管辖(鲁政函民字[1997]26号)。城市景点照片(19张)
  1998年4月13日,乡城镇更名为徐福镇(鲁政函民字[1998]11号)。
  1999年7月1日,将下丁家镇上观村划归东江镇管辖(鲁政函民字[1999]16号)。 
  2000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总人口6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26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635个行政村。
  2001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总人口62.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67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1个外向型工业加工区,634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2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平方千米。总人口62.6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4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3年底,全市总面积893.82平方千米。总人口6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9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633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7年底,全市总面积893.32平方千米。总人口63.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2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55.4%。有少数民族20个,827人。辖3个街道、10个镇,631个行政村(居委会)。
  2010年,龙口市撤销徐福镇、东江镇,设立徐福街道、东江街道。截至2011年1月,全市辖5个街道、8个镇。自然地理自然资源  龙口境内建有全国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滨煤炭基地,褐煤总储量26亿吨,年开采量400多万吨;南部山区盛产黄金,花岗岩、石灰石、铅锌、萤石、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沿海大陆架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属"富集型"油区,在渤海中部发现的蓬莱19-3油田,距龙口仅48海里,属于特大型整装油田,已探明地质储量为10亿吨,可采储量约为6亿吨;距龙口市96公里的渤南油气田位于渤海湾南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225亿立方米,可开采储量为108亿立方米,2010年中海石油公司从渤中28-1到山东龙口的陆地终端铺设一条天然气海底管线,通过渤南这条管线向山东供气5亿立方米/年。气候特征  龙口市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左右,冬天不低于-10℃,夏天呢也不超过30℃;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无霜期190多天。城市建设  龙口市公路交通发达,航运方便,已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交车辆达155辆,日发车600班次,遍布整个城乡区域。大莱龙铁路龙口段已全线铺通,11.6公里进港线于今年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港口腹地将扩展至西北、华北等地,港口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大大促进龙口经济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206线高速公路龙口段路基和桥涵工程已全部完成,将与烟青、烟威、同三、济青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到烟台机场仅需40分钟。已与28个国内大中城市通航,与韩国仁川、釜山,日本大阪,香港,和台湾5个国际和地区城市直航,高峰时期每周出港航班达到297班,初步形成了“贯通南北、连接西北、辐射西南、连通日韩”的航线网络格局。
  全国最大的地方港--龙口港是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拥有码头岸线3000余米,生产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设有危险品、煤炭、集装箱、客滚专用及多用途泊位和散杂泊位等,年货物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客运量50多万人次,目前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各港通航,并开通了龙口至东南亚、韩国、日本及国内黄浦和沿海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2002年集装箱吞吐量达5.7万TEU,预计今年可达8万TEU。2010年吞吐量达5000万吨,计划于2020年迈入亿吨港口行列。
  龙口港总体布局规划已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属国家重点建设港口。规划中的港口陆域布局分东港区、中港区、西港区三部分。东港区以老港区为基础,属于建成区,中港区位于东港区北面,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泊位30至40个。2020年前规划建设集装箱、钢材、盐、水泥等专用泊位7个,港口吞吐能力可达2000万吨以上。西港区位于屺母岛端部,是预留深水泊位区域,具备建设10-25万吨级码头的自然条件,拟建10万吨级以上的大宗散货、石油化工深水码头。随着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和渤海天然气、石油进行开采,龙口港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海上辅助设施齐全。
  胜利油田在我市设立了海洋石油船舶公司,作为该公司陆上生产生活基地。该基地拥有拖轮、货轮、油轮、浮吊、驳船等各型船舶29艘,拥有5万吨级泊位3个,3万吨级泊位4个,石油专用码头1座,可承担各类钻采、作业平台的拖航就位、物资供应、应急守护及油类运输、试油作业、大型海洋工程吊装、港池航道疏浚、特大型结构件江海直达运输、海上消防救护等任务。
  通讯事业发达。全市每年用于通讯建设的资金均在4000万元以上,通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达到141部/百人。全市已经铺设光缆700多公里,形成了环形网结构,拥有宽带接入能力和小区接入能力。百年电力公司是全国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资兴建的坑口电厂,装机总容量106万千瓦,2002年发电量56.2亿千瓦时。
  境内共有大中型水库3座,蓄水能力达2.2亿立方米,建有亚洲最大的地下水库----黄水河地下水库,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9万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设立了新区和海滨经济园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初步形成了"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格局,目前建成区面积达到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4%,城市的经济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2010年5月5日,龙口人工岛群工程区域用海规划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复,批准用海面积44.29平方公里,其中填海面积35.23平方公里,是我国批准建设的最大海上人工岛群。通过实施这一规划,为龙口一次性解决建设用海(地)指标5.28万亩,相当于2009年龙口市建设用地指标的210倍。龙口人工岛群工程位于龙口湾南部海域,北起龙口港主航道南约2公里处,东起现有岸线,西侧、南侧至龙口、招远海域分界线,是山东集中集约用海九大核心区之一。 如果沿龙口湾北部凸起的屺坶岛一直向南畔划线,会发现其成耳廓状,离岸人工岛群就位于“耳垂”处。由于有屺坶岛作“掩护”,为人工岛提供天然挡风屏障,其处于不冻不淤、风平浪静的宝地之中。经济发展  2011年全国百强县名单中,龙口市排名第11位,在山东26个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一。城市建设  截止到2010年,龙口市城镇建设已形成了“东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应、新区居中、组团式发展”的格局,构筑起“五区三园三带、两个中心镇、一个重点镇、八个一般镇”的总体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6.8%。
  规划至2020年,随着市域经济的有机整合,各城镇、园区的不断膨胀发展,城镇空间结构将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重大变更,最终形成“一个中心城区、一个次中心城区、一个卫星城、五个中心镇”的框架结构。规划总面积278.5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73%。定位胶东经济龙头。工业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1942家,形成了机械、家电、化工、纺织、轻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业,新型建材、食品、电子电器、汽车关键零部件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现已培植出了十大企业集团、十大民营企业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拥有上市企业3家,被省体改委列入省资本运营重点联系市。2002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9家,最高达45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2处,最高达7亿元。创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其中"威龙"牌葡萄酒属于中国名牌产品,"龙丰"商标被国家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通过ISO质量体系或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98个。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10亿元,利税33.7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7%,工业动力用电量达到17.6亿千瓦时,增长10.4%。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南山景区二期工程、东海108洞国际高尔夫球场、龙鼎广场、糖酒大厦、博商广场等大型商贸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发展第三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果蔬家具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被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工业批发市场"。目前各类市场发展到66处。2002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35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4亿元,增长15.5%。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方兴未艾,拥有胜通物流和兴隆道恩两大物流企业,其中胜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家具备二级资质的县级物流企业。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20户,年配货额过亿元的物流企业已达2处,小型物流配送点35个,超市内部配送中心3个。旅游业  以南山风景区、屺姆岛旅游区、徐福故里旅游区和之莱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为我市新兴产业中的亮点。
  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
  多年来,龙口市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国际化这一主线,内抓载体建设,外抓招商引资,努力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主要是规划建设了"四区六园"(龙口经济开发区、龙港经济开发区、黄城工业园、北部海滨经济园区、城市新区、南山工业园、丛林工业园、科亿达工业园、兴隆道恩工业园和海盟机械工业园),新设立的经济开发区、黄城工业园和海滨经济园区已初具规模,对外开放的承载能力大为增强,并进一步健全了服务机构,完善了基础设施,为国内外客商到龙口投资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龙口投资。龙口市涉外机构齐全,海关、检验检疫等联检机构配套,实行24小时服务,通关便利。科教事业  1994年,该市被山东省科委确定为全省唯一成县(市)建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1996年,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区”,1999年两个示范区顺利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1999年和2002年,我市聘请专家成立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政府科技顾问团,组建了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开通了科技经济信息网。到2002年底,全市已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7项,申报专利1646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创国家级新产品122种。龙口市在国内率先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91所,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和中加合作的东海外国语学校,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职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校学生9.3万多人,2002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1900多人。文明建设  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并落实了领导干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和聘任制。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在镇级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切实把镇级工作重心下移到农村一线。按照“五个好”要求,全面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效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认真扎实地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制定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在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烟台市级以上文明单位67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12个,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去年获得全省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综合实力  1991年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跃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2004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在全国百强县排名第16位,2010年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名中,龙口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11位,在山东26个全国百强县(市)中排名第一。2010年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25强,龙口位列第18位。社会事业  1996年,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两个“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1998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唯一的“全国持续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区”;去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市”称号。全市已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117项,申报专利2718件,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1家,开发国家级新产品130个。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达到165所,在校学生8.6万人,2005年向全国高等院校输送学员3713人。拥有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大学—烟台南山学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同时,文化、环保、卫生、民政、民兵预备役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文化、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幸福指数  十一五期间龙口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1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2.5%。每年完成十件惠民利群实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累计投入就业扶持资金7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企业最低工资、职工基本医疗、生育医疗补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及新农合报销标准均稳步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保人数达到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22万人,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近10万名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年发放额6000多万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100多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五年累计发放五保资金2800多万元。2008年起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津贴,累计3400多万元。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五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62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万人次。连年提高优抚金发放标准,五年累计发放1.2亿元。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五年共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4700多万元。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43万人,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五年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7亿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37处,全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单张处方价格降幅达64%。社会和谐  在城市,深入开展“五城联创”活动,即创建全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省全国平安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努力建设平安龙口、和谐龙口和生态龙口。在农村,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推动,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稳步实施了“五通双建六保”工程,农村面貌和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泛开展了“知民情、解民忧,让群众满意”活动,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使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实惠。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广泛开展了信访工作“双教育、双规范”活动,推动信访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快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8%。先后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和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生活水平  2002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比上年增加129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住宅居住面积分别达到6.62平方米和14.2平方米;每百户居民彩电、电冰箱、摩托车、空调和电脑拥有量分别达到105台、83台、51辆、14台和7台。截止2002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01.7亿元,人均1.6万元。龙口特产龙口粉丝  龙口粉丝,原产山东省招远市。通过龙口港外运出口而得名。
  驰名中外的龙口粉丝生产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咸丰年间即销往国外,距今已有150年历史。
  龙口粉丝用绿豆作原料,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其特点是纤细、柔韧、白亮透明、久煮不烂。食用时不论油炸、炖煮、热烹、凉拌,均润滑可口。国际友人称之谓"玻璃面条"、"龙须"、"春雨"。
  三十年代,龙口有大小粉庄50余家,专营粉丝出口,生意十分兴隆,为龙口诸业之最。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龙口粉丝的产量和质量均有显着提高,现龙口粉丝年出口量均在万吨以上,畅销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龙口市外贸出口的主要商品。山东梨  山东梨因原产于黄县(现龙口市),又称黄县长把梨,因其在国内大梨出口中占有显赫位置,故现出口部分以"山东梨"冠名。
  山东梨(长把梨)原生长在东江镇崔家村,清朝康熙年间始有栽培,距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其母树原名叫"天生梨",后经嫁接繁育成为今天的大梨品种。它以皮薄渣白、汁多甜脆、耐贮存、贮存后品质变优而着称于世。每年出口达3万吨之多。龙口葡萄  龙口葡萄多数种植在滩涂沙土地上。由于土层疏松,水分适宜,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湿润,所以龙口葡萄含糖量高、颗粒大,味道别具一格,既是酿造葡萄酒的上品,也是水果席上的美味。
  目前龙口葡萄酿酒品种已发展到2万亩,成为烟台张裕葡萄酒、威龙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其它品种3万亩,涌现出许多葡萄集约化种植园,其中兰高镇万亩巨峰葡萄生产销售加工基地远近闻名,其巨峰葡萄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畅销全国南北各大城市。龙口对虾  龙口海域是捕捞对虾的重要海域。龙口对虾个大、肉实、味鲜,是宴席上的名贵菜肴之一。对虾捕捞季节,龙口港湾帆船如云,机声隆隆,昼夜不息。对虾成为龙口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龙口草莓  清朝末年,草莓随当地人的远洋经商被带到龙口,时称"洋莓果"、"高丽果"。
  建国以后60年代开始大面积栽培,近年来引进了国内外诸多优良品种,在栽培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开发,引用了保护地栽培技术,有效提高了草莓的品质和产量。现全市发展草莓2万余亩,总产量在6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一位,涌现出中村镇、文基镇等草莓之乡。
  独特的立地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加上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造就了龙口草莓个大、味美的个性产品享誉全国。草莓收获季节,八方客商纷至沓来,产品畅销东北、华北地区。桑岛海参  龙口市桑岛周围海域内生长的一种"刺参",是名贵的高级滋补品,它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碘等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70%以上,具有极佳的养身滋补作用,是高级宴席上的名贵菜肴,是胶东海洋一大名产专业名词  堵截河水迫使其流向预定通道的工程措施。向流水中抛投料物填筑戗堤的工作称进占。两岸进占后预留的河道泄流口门称龙口。历史名人秦方士·徐福  徐福,亦作徐巿,字君房,生于战国末期至秦时期。齐郡黄县(今龙口市)徐乡人,秦方士。
  秦始皇二十八一年(前219),东行郡县,“过黄腄,穷成山,登芝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至琅琊,秦始皇对这里的山川景物大感兴趣,一住就3个月,徐福对秦始皇说;“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秦始皇采纳徐福的意见,征集数千名男女,让徐福率领到海中求仙药。一去数年不返,秦始皇非常恼怒,说:“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出游至琅琊。徐福多年求仙药不得,怕秦始皇见责,去琅琊欺骗秦始皇说:“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之俱,见则以连弩射之。”秦始皇再次相信了徐福的话,不仅没有降罪,反而因急于得到长生不老药,夜里梦与不让采药的海神作战。遂下令准备捕巨鱼的网具和弓箭手,亲自带领徐福等人从琅琊出发,绕过成山头,在芝罘海上见到一条大鱼。令弓箭手射杀之。后秦始皇通海西返回,死在沙丘。徐福趁机在齐郡黄县一带筹集五谷、百工、弓箭手及数千名童男女,从黄县以北的沿海扬帆东渡,一去不复返。徐公祠能言善辩 讽谏威王·淳于髡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所着《王度记》今已失传。
  司马迁《史记》说他“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并将之将来《滑稽列传》之首。三国名将·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吴国名将。慈忠义,北海孔融敬之,黄巾贼管亥围北海,慈助融抗之,为融结刘备,大败贼众。后归扬州刺史刘繇,后被孙策慕其高义,把慈招揽到帐下,慈降。慈招谕繇残军归,守言应诺,恪遵信义,始终如一,弭息诽论。自此慈为孙氏大将,慈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三国名将·太史慈持躬端谨 学问优长·贾桢  贾桢(1798~1874),原名忠桢,字艺林,号筠堂,清咸丰年间武英殿大学士。黄县城西九里贾家村(今龙口市东江镇贾家)人。出身官宦,其父贾允升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贾桢于道光五年(1825)科顺天乡试举人。翌年中进士,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编修,旋擢升为侍讲。道光十六年(1836)入直上书房,教授皇六子奕诉,晋升为侍讲学士。曾任詹士府少詹事、内阁学士、工部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经筵讲官等职。
  咸丰三年(1853),贾桢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之职上疏奏请山东等办团练,朝廷允之。为孝和睿皇后题神主,礼成,加封太子太保,充上书房总师傅兼顺天府尹。次年,兼翰林院掌院士。洞年,顺天府书吏范鹤等与户部林田科银库书吏结党营私,以钞票抵库银。贾桢受命察其弊,他秉公执法。后拜体仁阁大学土,管理户部、工部。继而晋升武英殿大学士。咸丰十年(1860)秋,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帝与宫人逃往热河,贾桢受命留守京师。他忠于职守,端坐天安门外,拒阻侵略军进入大内。在交涉中,贾桢义正辞严,凛然不屈。咸丰帝死后,贾桢与大臣周祖培、尚书沈兆霖等上疏,列举历代皇后协助幼帝垂帘听政的历史,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开始了慈禧近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同治初年(1862)奉命监修《文宗圣训实录》,三年修成,朝廷赐顶戴花翎,为表其功。其一生任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学士,先后典乡试七次,典礼部试4次,是清代掌管、权衡文卷次数多、时间长的学士。同治十三年(1874)在京病逝。清廷以其“持躬端谨,学问优长”,依照大学士例抚恤。追赠太保,入祀贤良祠,溢号文端,宣付国史馆为之立传。明开国功臣·胡大海  胡大海,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祖籍波斯,其祖先随蒙古军来华。胡大海原是一个炸卖油条的小商人,身材魁梧,勇力过人。1354年,朱元璋屯兵安徽滁县时胡大海前来拜见,朱元璋一见胡大海身材魁梧,相貌威严、憨厚,说话十分投机,非常爱慕,于是留于军中,命为前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正政事。镇守金华(今属浙江)。虽目不识书,而能折节下士,曾荐刘基、宋濂、叶琛、章溢于朱元璋。军纪严明,曾说:“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胡大海待人诚恳,对降将也是如此,不料被降将蒋英暗算。胡大海遇害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填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七,配享太庙。


关键词: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