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盛区翻译公司
相关词:万盛区
万盛区原为贵州省南桐矿区的一部分,从四川省南川县、綦江县和贵州省桐梓县划出26个乡1个镇后独立出的一片区域,属贵州省管辖。后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南桐矿区撤销,并入重庆市,改为万盛区。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距重庆市中心区82公里(公路里程)。区境东和北与南川区接壤、西与綦江县交界、南与贵州省桐梓县相邻。全区幅员面积565平方公里,辖7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
万盛区位于重庆南部,渝黔边界,距重庆市区89公里,北靠巴南,西连綦江,东接南川,南临贵州遵义,位于渝南黔北交界处。全区幅员面积566平方公里,辖8镇2个街道办事处,辖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金桥镇、石林镇、黑山镇8个镇,万盛、东林2个街道, 今日万盛总人口2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6万人。境内有渝黔铁路三万支线,万南铁路,綦万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万南高速公路,是重庆市的煤电化能源基地,中国羽毛球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资源型枯竭城市,“三峡外环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万盛区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的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全区最高点为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最低点为南桐镇温塘村孝子河出境处海拔265米。主要河流有孝子河、清溪河、刘家河、鲤鱼河、溱溪河,均自东向西汇入綦江河。年均气温18.0℃,年降水量1312.7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炭、石灰岩、萤石、白云石、皂石、石英砂、粘土、硫铁矿等数十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达3.08亿吨,主要分布在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等地。旅游资 万盛孝子河源得天独厚,聚“山、水、泉、林、洞”为一体,融“奇、幽、峻、秀”为一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万盛石林、黑山谷、奥陶纪、铜鼓滩、樱花温泉、九锅箐等自然景观。
万盛区位于重庆南部、渝黔边界,距重庆主城区73公里,与南川区、綦江县和贵州省桐梓县接壤,幅员面积565.76平方公里,辖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金桥、石林、黑山8个镇,万盛、东林2个街道,总人口26.7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46万人。 万盛区为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与云贵高原衔接过渡的山区,地势东高西低,全区最高点为黑山镇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最低点为南桐镇温塘村孝子河出境处海拔265米。主要河流有孝子河、清溪河、刘家河、鲤鱼河、溱溪河,均自东向西汇入綦江河。年均气温18.0℃,年降水量1312.7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藏资源有煤炭、石灰岩、萤石、白云石、皂石、石英砂、粘土、硫铁矿等数十种。其中,煤炭探明储量达3.08亿吨,主要分布在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等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聚“山、水、泉、林、洞”为一体,融“奇、幽、峻、秀”为一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风格独具的万盛石林、黑山谷、奥陶纪、铜鼓滩、樱花温泉、九锅箐等自然景观。万盛区位于大娄山北麓,地处两省(市)三县交界之地,东接南川,西连綦江,南临贵州桐梓,北望山城重庆。古为夜郎国属地,现踞渝湘黔要冲,处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渝黔相交的高山峡谷,是重庆市郊避暑条件最好的区域。万盛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和重庆市唯一的“旅游经济试验区”,拥有万盛石林景区;景区因为动植物种类繁多而被誉为“渝黔生物基因库”;黑山谷森林覆盖率达97%,峡谷相对落差达600—1000米;这里溪水长流,玉瀑高挂,峡谷幽深,林木苍翠,栈道悬崖,浮桥飘摇。万盛石林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林,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属于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许多岩石上密布着角石、笔石、珊瑚等几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具有巨大的综合旅游观光价值和科考价值。万盛还有重庆“避暑胜地”之称的黑山国家森林公园,有被称为“渝黔第一漂”的铜鼓滩漂流,有被誉为“山城明珠”的九锅箐森林公园,有生态保存完好的“绿色石林”奥陶纪地质公园,有历史悠久能“灵液延春”的樱花温泉等其他景区和景点。万盛区文化旅游资源绚丽多彩。全区有苗族、回族等近20个少数民族,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古夜郎文化源远流长;红苗风情耀眼巴渝;“五七干校”和“知青”遗迹更是丰富了当地的人文资源,此外,崖墓、石刻等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富。
万盛区境出露地层众多,但全为沉积岩系,除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处,从寒武系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共有7个系31个地层单位。自东向西,地层由老变新,古生界出露面积344.84平方公里,占区幅员面积的60.95%,中生界出露面积220.92平方公里,占39.05%区境地质结构为川东褶带与川鄂湘黔隆起褶带交接部,大致可以孝子河-青年-关坝连线,以东为川鄂湘黔隆起褶带西缘,构造相对复杂;以西以川东褶带东缘,构造比较简单。
万盛之夜地貌:东部和南部为低中山地貌,景星乡狮子槽东侧山峰海拔1973米,是区的最高点;西部和中部为海拔300-1000米的低山、丘陵、平坝,南桐镇温塘村孝子河出境处河床海拔265米,是区的最低点;北部为坪状低山地貌。全区幅员中,海拔300-600米的平坝和台地占7.49%;300-700米的丘陵占4.05%;500-1000米的低山占66.54%;1000-1973米的低中山占19.34%;800-1200米的山原占2.58%。
万盛区主要河流有中部的孝子河、清溪河、刘家河,东部的鲤鱼河,南部的溱溪河(古称溱溪水),均为南北起源,自东向西汇入綦江河。区内河流多为山间小溪河,河谷深切岸坡陡峭,一般宽为20-30米,水深为0.5-1米,一遇汛期,河水猛涨,水流湍急,易于流失,唯孝子河万盛场以下河段从清末开始堵水行船,民国时期又新修堰闸、码头,成为区境重要的物质转运通道。1953年三(江)万(盛)铁路支线修通后,孝子河水运逐渐废弃。
关键词:万盛区